
丁曉/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荊文娜 張洽棠 趙 儷
陳立香來自毛主席的家鄉湖南,土生土長的湘妹子,是湖南黨史陳列館的一名講解員。今年是她從事講解工作的第4個年頭,也是她第一次參加國家級大型展覽,被分在了“走向復興”和“人間正道”部分。 陳立香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講述,在“走向復興”部分,2013年的一個歷史條目讓年輕的她頗有感觸,那就是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強調,扶貧攻堅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精準扶貧就是在我們家鄉提出來的!”陳立香激動地說。由于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觀眾都很想了解十八洞村的扶貧舉措及成效。陳立香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單位的一個扶貧點就是十八洞村,領導會定期去慰問。在近年來“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十八洞村已全部脫貧,特色旅游等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逐漸吸引了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鳥兒來了,花兒開了,大家都笑了。”陳立香自豪地說道。 自開展以來,陳立香總被自己講解的一個個歷史條目和觀眾的熱烈反應感動著。“在我負責講解的區域,有一個條目是‘道路引領,傳承創新’——雜交水稻。接待觀眾時,當我講到這是中國超級雜交稻時,現場陳列的是2017年在超級雜交稻百畝示范攻關片中平均畝產達到1149.02千克的稻穗樣本。觀眾聽后問道,‘這也是袁隆平團隊研究的嗎?真厲害!’”她說道。 事實上,陳立香對這個條目還有著特殊的感情。在整個展覽中,袁隆平的名字出現過不止一次:1973年,中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英雄模范人物(1970年-1979年)袁隆平……不僅如此,讓陳立香感到自豪的是,自己剛剛新婚不久的丈夫就在袁隆平科學研究院工作,每到冬季工作團隊就會赴海南進行科研工作,而自己的這次講解工作可能將持續到年底,甚至更久,如此一來,新婚的戀人將會有近一年時間分隔兩地。盡管如此,她的丈夫依然義無反顧地說:“去吧,做你熱愛的工作,我永遠支持你。” 9月28日上午,北京展覽館迎來了海外華僑專場。陳立香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當說到2015年3月也門撤僑事件時,她介紹,同胞們熱淚盈眶,高呼祖國萬歲。在場的華僑動容地說:“有祖國強大后盾真好,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想,這就是講解員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為從事這樣有意義的工作而感到自豪!”陳立香感慨說。 隨著展覽的開幕,繁重的講解任務接踵而來,陳立香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場講解工作,介紹祖國的輝煌成就,激發觀眾的愛國熱情,以實際行動為祖國70華誕獻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