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金泰氯堿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泰氯堿”)始建于2003年,是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實現陜西省政府“三個轉化”戰略,投資建設的大型氯堿化工企業。針對廢水處理,金泰氯堿采用國內外先進的工藝技術,建成生活廢水、有機廢水和無機廢水處理裝置。同時,金泰氯堿還結合全廠生產實際,完善用水計量體系,建立了水平衡管理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工藝及裝置節水減排潛力,系統優化后,金泰氯堿取水量從最初14000立方米/天,降至約11000立方米/天;廢水外排量由最初約240立方米/時,降至約100立方米/時。
處理后的廢水分質回用達到“零排放”
考慮到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以及金泰氯堿處于無定河畔的實際情況,公司未雨綢繆,前瞻性地啟動了無機高鹽廢水處理研究項目。針對反滲透裝置產生的廢水硬度大、含鹽量高、無法回用等問題,金泰氯堿提出了“以廢治廢、液液分離、分質回用”的研究思路。經過研發團隊兩年多的深入研究,成功開發了“利用電石渣處理無機高鹽廢水的組合工藝”,實現了對無機高鹽廢水深度處理和分質回收利用。 2016年6月,金泰氯堿利用自己開發的工藝技術,投資約1500萬元建設150立方米/時高鹽廢水處理裝置并成功運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廢水“零排放”。 金泰氯堿利用電石渣處理無機高鹽廢水并實現零排放項目采取組合工藝,將堿性廢渣處理、化學除硬、沉降分離、雙膜濃縮和分質回用等5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結合,以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電石廢渣作為堿性物質,將自產的氫氧化鈉作為pH調節劑進行沉降反應,去除廢水中的鈣、鎂離子,再通過超濾、反滲透裝置對除硬后的廢水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廢水分質回用達到“零排放”。 高鹽廢水經本技術處理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反滲透清水,約為70%,水質較好,可以應用于循環水補充水等方面;另一部分為反滲透濃水,約占總處理量的30%,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化物,可用于氯堿行業的化鹽工序。 據介紹,該項目技術成果可以廣泛應用在廢水處理工藝上,對常規處理后達標排放的廢水進一步處理,可以減少廢水排放量約70%左右。剩余30%的高鹽廢水可全部用于氯堿、純堿等行業配置鹽水,做到廢水零排放;其他行業可以通過蒸發法或冷凍法除去水雜鹽,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和處理成本。 基于研究成果,金泰氯堿建設了一套高鹽廢水處理裝置,該裝置分為兩個階段處理無機高鹽廢水:一個是化學除硬階段,一個是雙膜處理階段。 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無機高鹽廢水處理裝置設計能力150立方米/時,于2015年6月動工建設,2016年5月建成調試。經過168小時連續運行性能考核,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2016年6月2日17時,公司總排口永久封堵,廢水零排放真正實現。截至2019年4月底,無機高鹽廢水處理裝置已經穩定運行35個月,經過測算,廢水處理成本約2.96元/立方米。 以2018年運行情況為例,無機高鹽廢水處理裝置全年處理無機高鹽廢水約61.9萬立方米,全年節約一次水約61.9萬立方米,其中:回收清水約44.6萬立方米,用于循環水補水,回收濃水約17.3萬立方米,用于燒堿鹽水工段化鹽。 2018年全年較項目實施前減少取水費用約61.9萬元,減少外送廢水處理費約309.0萬元,合計節約費用370.9萬元。 在項目工藝、裝置設計過程中,為最大程度提升處理能力和安全穩定性能,系統裝置均按照“多套配置、有開有備、組合運行”設計,并實現“一鍵式啟停”的遠程聯動自動化控制,有效提升了裝置的自動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此外,為確保各類情況下“零排放”萬無一失,除項目裝置外,公司還建設了應急池,確保在生產異常情況下,不對外界環境產生影響。 同時金泰氯堿為該裝置配置工藝和設備專工,專人負責對廢水處理裝置進行跟蹤管理,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維護。金泰氯堿還在無機高鹽廢水處理裝置推行崗位價值管理考核,將設備穩定運行、隱患排查、設備工藝缺陷發現與改進、跑冒滴漏等作為考核指標,員工的最終得分與績效收入掛鉤,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保障無機高鹽廢水處理裝置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此外,金泰氯堿還明確了由調度中心通過全廠水平衡管理系統(MES系統)對全廠用水情況統籌進行管理。當班調度能夠通過MES系統實時掌握用水情況,并實時監控、實時協調指揮,確保全廠的用水平衡。 利用電石渣處理無機高鹽廢水并實現零排放項目是金泰氯堿自主開發并實施的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屬行業首創。其示范性主要體現在: 一是在行業內具有完全的示范效應,可以實現真正意義的廢水“零排放”。且由于該技術的使用減少了企業一次水的使用量和廢水的外排,給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二是對常規的污水處理技術進行延伸,進一步提高廢水回用率,大幅度減少廢水外排量,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